Powered by RND

使命門徒

世界華福中心CCCOWE
使命門徒
Último episodio

Episodios disponibles

5 de 212
  • EP212 穿越敘事張力的迷霧:華源協作的聆聽與搭橋藝術《訪談美國 Andrea Lee 》
    🎙️嘉賓:Andrea Lee(華源協作 ChinaSource)Q:該如何在敘事張力中「謙卑調解」? A:同一句話或事件,從不同立場來理解,可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解讀和情緒。在多元敘事交錯下,華源協作發現,謙卑聆聽是調解張力的開端。我們願意先放下成見,讓每個故事被細緻地聆聽。這不代表認同所有觀點,而是為彼此預留理解的空間,好讓多元的聲音能安全地呈現,進而開啟真正的對話。 Q:如何理解尋求信仰升級的弟兄姊妹? A:從華源協作呈現的故事中可見,當信仰的探索超出教會既有框架時,往往不是背離,而是對整全信仰的真誠追尋。 1.⁠ ⁠聆聽故事背後的渴慕 許多人轉向天主教、東正教,或追尋靜默與歷史傳統,是因為渴望更深刻地遇見基督。其中,更有受訪者不用「皈依」形容自己,而強調這是一場信仰的「升級」。 2.⁠ ⁠反思教會的牧養與資源 新教教會常強調知識與活動,卻可能忽略了對於安靜默想及深度靈修的需求。若我們能開放空間,鼓勵提問、對話,並擴展屬靈操練的面向,便能幫助彼此在多元傳統中尋找更穩固的根基,使牧養更新。 ChinaSource 致力於聆聽與記錄這些信仰探尋,用同理、聆聽與對話,陪伴我們在恩典中與彼此同行。 👍董牧師提問💬 今天我們談到華人教會在多元敘事與信仰探索中的挑戰與機會,也聽見了「搭橋」與「聆聽」的價值。你認為在自己的教會或服事處境中,最需要被更多傾聽、理解或橋接的是哪些故事或聲音?又有哪些你渴望我們未來深入對話的主題呢?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ivacw4FhUiHiQDH79 📚延伸資源💡1. 文章:From Darkness to Light (Gregory Wu) 一位華裔移民在身份認同中掙扎的故事,Andrea分享她讀到流淚。 🔗 https://reurl.cc/bWQoX6 2. 文章:Why I Left Protestantism—but Don’t Call It a Conversion (Mark Chuanhang Shan) 受訪者分享為何將轉向東正教視為「信仰升級」。 🔗 https://reurl.cc/QYroj23. 書評:Chinese Migrants in the Americas (Aizaiah G. Yong) 介紹華人移民血淚史與信仰故事的書評。 🔗 https://reurl.cc/XA1blE4. 講座影片:China’s First Christians (主講:Dr. Glen Thompson) 關於「景教」的歷史,破除過往的錯誤認知。 🔗 https://www.chinasource.org/resource-library/events/chinas-first-christians/  Support the show
    --------  
    54:08
  • EP211 終結夾層領袖的耗竭:從授權到安息的學習之路《訪談台灣 Pastor Juny 》
    🎙️嘉賓:Pastor Juny(The Hope 國際合盼靈糧堂)Q:領袖該如何放膽用人又深度建造? A:我們總想興起同工,卻常在「信任」與「掌控」的兩難中徘徊。Juny 的經驗提醒我們,真正的建造始於心態的轉變。1. 勇於信任授權,讓人邊做邊學Juny 的教會拿掉傳統的年資門檻,直接讓她在實戰中歷練成長。這份信任,點燃了她加倍回應神的心。當教會願意放膽用人,同工反而更願承擔責任、邊做邊學。  2. 刻意陪伴,建立有厚度的責任感 大膽授權後,我們刻意地跟進陪伴。因為生命的「厚度」是在錯誤的修正中累積。透過一對一、持續的對話,我們看到比外顯能力更重要的屬靈基本功,也在坦誠的關係中,重新理解責任與紀律的意義。 放膽用人與深度建造是愛的一體兩面。神呼召我們放下掌控,負起陪伴的責任,讓彼此在信任的關係中一起走向成熟。 Q:如何在工作服事中設立健康界線? A:當我們在「上有壓力、下有期待」的張力中拉扯時,首先要學習承認自身的限制,才能設立清晰界線,專注於神所託付的核心職責。其次,我們警覺情緒的耗損,在壓力下容許暫停,照顧自己。最重要的是,我們分別時間,持守個人安息、與主親近。設立健康的界線,我們才能保守自己的心,活出穩定持久的服事節奏。 👍董牧師提問💬 在聽完今天的訪談後,你是否也重新思考了,自己是怎麼培育領袖、怎麼放手,又怎麼陪伴的呢?在「團隊文化的建造」上,有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有共鳴?又有哪些掙扎,是你正在經歷的? 如果你對「領袖建造」、「健康界線」,或其他相關主題還有更多渴望了解的方向,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推薦主題、提出問題,或分享你的故事喔! 🔗 https://forms.gle/ivacw4FhUiHiQDH79  Support the show
    --------  
    1:05:21
  • EP210 世代之間作橋樑:使人和睦的溝通智慧《受訪於台灣林質修弟兄》
    🎙️主持嘉賓:林質修弟兄(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Q:如何成為連結不同世代的橋樑? A:林質修弟兄(鬍子爸)與董家驊牧師,共同思索:如何讓世代差異從內耗的張力,轉化為學習和睦成長的契機。  1. 真正的理解,來自於謙卑與好奇 每一代人都有獨特的經歷與語言。我們首先需先放下「我對你錯」的心態,承認自己並非中立。藉由傾聽、提問與進入對方的世界,讓彼此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見。 2. 日常中累積信任感,建立真實關係「作橋樑」不是靠說服,而是在關係中慢慢累積的信任,我們發現,安全感往往是在日常陪伴、飯桌間建立的。在衝突中,我們尋求聖靈的更新,讓我們心裡柔軟,將每次的張力視為被修剪與成長的時刻。要成為世代間的橋樑,不只關乎技巧,更是生命品格的流露。我們持續禱告、尋求更新,在張力中活出謙卑順服的生命。  Q:我們真的能傳承下去的是什麼? A:在事奉的長路上,真正能傳承下去的,不是事工的方法、資源或制度,而是「對基督的信心」。我們所留下的,不應只是教導與事工,而是一段段與主同行、忠心跟隨的生命故事。我們發現,雖有掙扎卻真實的信仰故事,遠勝千言萬語,可以激勵不同世代重新對焦在基督身上、點燃彼此對主的渴慕,單純回應祂的呼召。 👍董牧師提問💬 聆聽了本集關於「世代之間作橋樑」的分享,在您的處境中(無論教會、家庭或職場),若要將這份看見化為實際行動,您認為「第一個」關鍵步伐會是什麼? 關於這一步,您又有哪些觀察、挑戰,或最想與我們一同尋求解答的問題呢?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ivacw4FhUiHiQDH79📚延伸資源💡  1. 《鬍子爸的XYZ 方程式》Podcast,林質修弟兄(鬍子爸)主持  🔗 https://reurl.cc/RYMe0G Support the show
    --------  
    1:01:26
  • EP209 無牆教會的生命力:深耕鄰里的社區服事《訪談香港陳淑娟牧師》
    🎙️嘉賓:陳淑娟牧師(香港旺角宣道堂) Q:資源不足也能夠做社區事工嗎? A:資源、經驗、人手不足,常讓我們對社區事工卻步。陳牧師卻見證,關鍵不在資源多寡,而在踏出第一步的信心。她從獨自煮飯、發單張、服侍長者開始,神慢慢感動街坊與弟兄姊妹加入,甚至受助者也成為同工。我們可以從小處開始做深做真,神會用祂天國的經濟學——在看似微小的起步中,預備恩典,成就祂的善工。 Q:如何讓「無牆」成為教會的 DNA ? A:福音的行動力要走入社區,不僅關乎事工規劃,更是教會文化與本質的深度轉化,陳牧師與我們分享無牆的 DNA。  1. 確立「無牆」異象,重塑教會身份 不論是牧長還是會眾,我們共同的身份認同需要被「教會無牆」的異象來重塑,彼此確認教會不是內聚的堡壘,而是為了建立真誠的關係、祝福鄰里社區而存在。 2. 視服事為旅程,讓教會文化更新社區服事是一場信仰生命的旅程。我們可以從一小群同工開始,親身參與服事;當越來越多弟兄姊妹在其中體會到真實的需要,我們便能在持續關懷與關係中,逐步建造出委身社區的「無牆」文化。  不僅調整事工,我們更看重教會本質的回歸,教會無牆的異象呼喚我們,讓社區服事成為教會的呼吸,在鄰里中活出使命。 👍董牧師提問💬 聽完這集,你對「教會無牆」和社區服事有什麼新的看見、感動或疑問?陳牧師曾問:「如果有一天你的教會關閉,社區會感受到什麼改變嗎?」你怎麼看?在現實限制下,你認為教會還能如何讓社區真實經歷基督的愛呢?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ivacw4FhUiHiQDH79 📚延伸資源💡 1. 《教會無牆的震撼轉化》,陳淑娟,基道出版社  🔗 https://shop.campus.org.tw/ProductDetails.aspx?productID=000570411 2. 《行在社區的福音》,陳淑娟,印象文字  🔗 https://www.logos.com.hk/bf/acms/content.asp?site=logosbf&op=show&type=product&code=IB302XSupport the show
    --------  
    56:57
  • EP208 華人宣教的再定位:從「差出去」到「一起走」《訪談印尼崔殷成牧師》
    🎙️嘉賓:崔殷成牧師(華人宣教動員協會 CWMM ) Q:華人教會如何在宣教中重新定位? A:普世宣教是上帝的心意,也是教會的使命,崔牧師邀請我們辨識神託付華人教會的恩賜,在轉變中重新領受宣教呼召。 1. 活用文化恩賜,發揮神的預備 華人教會具備語言彈性、文化適應力與營商能力,特別適合深入多元與封閉地區。這些恩賜不是偶然,而是神為這世代預備的宣教資源,讓我們能建立更深的連結。 2. 突破模式複製,發展處境化策略 單靠模仿西方模式,已無法回應當今禾場的複雜與挑戰。我們需要建立合乎自身處境的差派與支援系統,如培育雙職宣教士、發展營商平台、從宣教前輩的經驗中學習智慧,建造能夠跨文化協作的團隊。  重新定位,不是否定過去,而是更堅定神對華人教會的心意,在這變動的時代中,謙卑尋求,勇敢回應、全心參與! Q:如何放下焦慮,實踐分辨與安息?  A:我們常以為把教會顧好就夠了,但要突破本位主義,首先需將眼光從內需轉向「萬民」,崔牧師分享,我們可以從聯合短宣、跨文化交流與區域協作等具體行動開始,操練彼此接納與成全。這不只是地理的跨越,更是心態與關係的更新。當我們願意承認有限、主動連結,就開始在宣教中與神同工,在萬民中見證祂的榮耀。 👍董牧師提問💬 在聽完今天的分享之後,不知道你怎麼看:華人教會在宣教上有哪些優勢?你所在的教會,又有沒有一些恩賜或資源,是可以被主使用、參與在普世宣教裡的?還有哪些地方,是我們還沒注意到、但神可能早已在預備的?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ivacw4FhUiHiQDH79   Support the show
    --------  
    1:02:06

Más podcasts de Religión y espiritualidad

Acerca de 使命門徒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 每週持續更新。
Sitio web del podcast

Escucha 使命門徒, Sadhguru Español y muchos más podcasts de todo el mundo con la aplicación de radio.es

Descarga la app gratuita: radio.es

  • Añadir radios y podcasts a favoritos
  • Transmisión por Wi-Fi y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to compatible
  • Muchas otras funciones de la app
Aplicaciones
Redes sociales
v7.19.0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7/1/2025 - 2:12:44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