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RND
PodcastsHistoria东腔西调

东腔西调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Último episodio

Episodios disponibles

5 de 284
  • 发刊词|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东腔西调即将上线一档新栏目——关于饮食、烹饪与人文。在过往节目中,我们常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探讨世界,而这一次,我们将从餐桌出发,走入更广阔的人文风景。饮食,是人类最基础也最深刻的行为之一,它不仅是味觉的体验,更是理解文明、连接彼此的桥梁。在「且加餐」中,我们将一起走入一菜一肴背后的故事:从抚顺麻辣拌看东北的转型历程,从重庆火锅感受江湖的生活气息;我们也将探讨烹饪如何塑造家庭、社区乃至未来的生活图景。无论是口味潮流、饮食教育,还是菜品典故、AI厨房——我们都希望透过食物,看见时间的故事、地方的记忆、文明的缩影。对东腔西调而言,「且加餐」是一次内容共创的尝试。我们期待与“老板电器”以及所有关注烹饪文化的伙伴一起,像文火慢炖般,传递出饮食中的人文底色与生活哲学。无论你是在通勤路上、厨房灶前,或是在夜深人静时打开这个栏目,都欢迎你加入这场关于“吃”的沉思与闲谈。让我们借由饮食,重新发现日常中的诗意,为你我的生活,且加一餐。【关于我们】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爱道思)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三联中读、虎嗅、荔枝FM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公众号、B站、抖音、小红书:东腔西调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今日头条:东腔西调图文志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2:11
  • Vol.246|当一座冷门旅游城市正式“出道”|嘉宾:Carwyn×施展
    如果你来德国的第一站是杜塞尔多夫,你可能会彻底颠覆对德国的“刻板印象”。这座在传统旅游地图上并不太起眼的城市,在小红书上,相关的话题词却共有近7000万的浏览量和43万的讨论量,热度盖过隔壁的旅游名城科隆。杜塞尔多夫是如何从“不为人知”变成“社交媒体宠儿”的?是谁在定义一座城市的形象?是历史、是产业,还是今天在社交媒体上讲述它的人?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来自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Carwyn Morris教授——他同时也是纪录片《寻找杜塞尔多夫》的主角和线索人物,以及我们的老朋友、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出海的施展教授。从没有唐人街却让华人充满家乡感的多元社区,到中国的社交软件“重新命名了”德国的杜塞尔多夫;从中国企业出海背后的文化融合挑战,到跨越“数字边界”之后,一个理想社会应有的开放性与归属感,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在全球化的今天,普通华人如何通过小红书构建起新的社区认同?一座城市又如何在“种草笔记”中变得可被想象、被抵达?如果你也曾因为一篇小红书笔记而对远方心生向往,如果你关心文化如何流动、社区如何形成、中国如何在世界扎根,那么这期节目或许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启发,杜塞尔多夫或许并不是一个例外。【本期对谈】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Carwyn Morris,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数字社会与地理副教授,《寻找杜塞尔多夫》创作者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收听指南】01:04 当一个非传统旅游热门城市在小红书“出道”07:04 纪录片里的杜塞:真实而多元的日常11:57 社区店 vs. 网购:中国与欧洲日常的差异14:31 甘肃天水:Carwyn “误入”中国的田野起点21:03 数字文化在中国,接受度比英国更高24:41 “小红书式的种草生态”与产业外迁29:14 小红书里,杜塞的“中国城市感”36:51 杜塞尔多夫没有唐人街,但更像一个现代中国44:34 数字地理的新视角:城市和平台如何彼此塑造48:24 在杜塞尔多夫的中国人:从企业到留学,从打工到脱口秀52:10 中国企业如何在欧洲扎根?战略布局与文化适配56:51 跨越数字的边界,抵达更多样的“杜塞尔多夫”【工具箱】01 本期推荐:纪录片《寻找杜塞尔多夫》透过海外网友的日常生活,去呈现更丰富、多元的杜塞尔多夫城市面貌。片中出现了多位生活在杜塞的“内容创作者”与“城市使用者”,他们不仅被城市所影响,也在利用小红书等网络社交平台去影响更多的人,从而参与到城市的发展进程之中。(纪录片观看地址:小红书视频号/小红书站内,搜索“寻找杜塞尔多夫”)02 杜塞尔多夫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位于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市区人口约62万人,是德国广告、服装和通讯业的重要城市。目前有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超过180个国家的人生活在杜塞,近年来成为西欧著名的“多元文化之城”。中国企业入驻量达到了630家。【关于我们】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爱道思)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三联中读、虎嗅、B站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公众号:东腔西调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1:03:15
  • Vol.245|对话唐诺:读书,其实不必等时机|嘉宾:唐诺
    “文字留下,话语飞去。”1970年代末的台北,正迎来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1977年,19岁的唐诺与高中同学丁亚民以及朱天文、朱天心姐妹等人创办文学杂志《三三集刊》,两年后又组建三三书坊,成为台湾文学浪潮中一股清新、诚挚的力量。近半个世纪后,唐诺始终没有离开文字,当我们与这位曾经的文学青年相遇于一场长谈,他的言谈间依然保持着文学的自觉与谦卑。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史系和哲学系、长期从事编辑、写作和文化事业运营的萧歌老师——同时也是唐诺作品的深度读者,与主播何必展开这场关于文学写作的对谈。我们从唐诺的写作生活开始,延伸到一些更本质的问题:在图像与声音占据主导的时代,文字阅读为何依然不可替代?当我们直接面对文学作品时,为什么还需要“摆渡者”的解说?从写作的孤独与不防卫,到怎么做笔记、为什么重读或重写一个作品,唐诺分享了他作为一个纯粹爱书者的坚持与思考。【本期对谈】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唐诺,作家,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著有《尽头》《声誉》《求剑》《我播种黄金》等。萧歌,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史系、哲学系。长期从事出版、传媒、文艺空间运营、写作等工作。【收听指南】01:07 写作的历程——“文字越写越靠向自己”05:43 为什么需要文学引路人?但丁与维吉尔的启示 11:44 阅读的激情:从唐诺的球评到文学评论16:50 阅读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意义再创造20:35 在声音和影像的时代,文字负责留下一些什么27:35 写作者的自由:两千个读者喜欢便成立32:30 读者与书的关系:略带忧郁的享受39:02 持续的写作是一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43:48 选择在咖啡馆写作,避免进入孤独的旷野47:55 “书写真的是你一个人的事”54:11 小说可以拾遗补阙历史中被遗忘的东西59:40 现代小说聚焦庶民世界,与历史分野1:03:24 小说家的困扰:小说终有一天会写完吗?1:09:16 为什么不写小说?才能的疑虑、小说的柔软与丰富1:14:17 书读到第二遍,才有余裕去注意到文字之外的内容1:20:10 重读与重写,《我播种黄金》的写作笔调变化1:25:31 “不防卫”的写作状态:关于老年、写作与生命【工具箱】01 朱西甯(1926.6.16~1998.3.22),台湾作家,原名朱青海,为台湾重要的军旅作家,一生写作不断,出版《铁浆》《旱魃》《八二三注》等30余部小说及散文数百篇,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多变,擅长刻画平民生活图景。1977年3月3日,他协助朱天文等创办三三集刊,培育文学新人,唐诺也受其影响。其妻刘慕沙为日本文学翻译名家,育有三女: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均在文学上有成。02 播客中提到的“伍迪·艾伦拍的电影《收音机时代》”,也被译为《无线电时代》,于1987年1月30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无线电黄金时代,一个普通男孩乔所看到的许多有趣故事。03 阿法南方古猿,又名阿法南猿或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大约生存于390-290万年前已灭绝的人科成员。露西少女是1974年美国科学家唐纳德·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谷底发现的阿法南方古猿化石标本,距今约320万年,保留约40%的骨架完整性。04 播客中提到的其余人名及其作品: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托克维尔《民主在美国》,梅尔维尔《白鲸记》,司马迁《史记》,夏多布里昂,博尔赫斯(即伯格斯),巴金,阿加莎·克里斯蒂《波罗探案集》,卡尔维诺《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吴潜诚译)【本期推荐】01 《我播种黄金》是作家唐诺创作的阅读随笔集,该书收录十四篇评析文章,聚焦格林、福克纳、塞万提斯等14位作家及其经典作品,书名源自夏多布里昂家族纹章题铭“我播种黄金”,喻指文学传承的期许。02 《读者时代》是作家唐诺撰写的阅读随笔集,收录青年时代启发他的重要作品,深度解读冯内古特、阿城、格林、本雅明、契诃夫、卡尔维诺、屠格涅夫、侯孝贤、弗洛伊德、伯吉斯、柏拉图、莫尔、梅特林克等13位经典创作者的人生与时代境遇。理想国2025年新版《读者时代》特别收录唐诺全新自序,他以“星光流转之夜”坦陈二十五年不变的阅读初心。【关于我们】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爱道思)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三联中读、虎嗅、B站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公众号:东腔西调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1:30:07
  • Vol.244|旅行嘚吧嘚:穿越兴安岭|嘉宾:孟庆延
    当一位鄂温克族讲解员从她的斜挎包里不断掏出驯鹿的铃、狩猎的小刀,指着博物馆墙上的照片说“这是我姥姥”“这是我二舅”时,我们突然意识到:整个大兴安岭,都是她的家。从黑河到莫力达瓦旗,穿过鄂伦春旗、根河与额尔古纳,最终抵达海拉尔,在这场横贯大兴安岭的研学旅行中,主播何必老师和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的孟庆延老师带着或好或坏的“刻板印象”出发,看到的却远不止中国最美的秋天,东北以一种极其鲜活的方式,展现了它与众不同的生活逻辑——一个"部落社会",一个"季节性城市",在现代化浪潮中"领先20年"。在这里,孟老师提出了一个关键观察:东北的底色,是一个超越于单纯的血缘、超越于私有的家庭观念之上的一个小的共同体。而这种逻辑,可能不仅属于东北,也属于整个大东北亚。欢迎收听本期「旅行嘚吧嘚」,和何必、孟庆延一起,聊聊那些打破或加深我们“刻板印象”的东北故事。【收听指南】02:10 对东北的刻板形象:乡村的小品、工业的城市06:10 对东北人的刻板印象:押韵、幽默、“懒惰”?10:55 东北有很多城市,都是典型的季节性城市16:26 东北的“糙”,是把自己生活的日常外化了20:45 度假为了放松,但旅行是为了看世界27:03 东北小众旅行路线——博物馆巡礼30:14 萨满文化博物馆:所谓信仰,其实是对世界的一种理解方式32:26 冰封嫩江,可以直接改写讷河、莫旗的地理边界 34:15 瑷珲历史陈列馆:从自然,到人文35:28 驯鹿文化博物馆:对鄂温克狩猎民族来说,整个大兴安岭就是家41:12 拓跋鲜卑博物馆:人本身才是历史的载体46:08 新的视角:作为“部落社会”的东北51:25 从东北回望,东部中国有哪些社会性格?56:47 “部落”的底色,从大东北亚一直延伸至东北1:03:49 看世界后的回归:敖鲁古雅的年轻创业者【工具箱】01 《努尔人》(The Nuer)是由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斯-普里查德所著的民族志研究著作。作者埃文思-普里查德(E.E. Evans-Prichard),英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功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对一个没有类似于西方国家制度的非洲部落的田野研究,对规范了一代人类学者从事社会和文化研究的工作范式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即在一个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部落中,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02 本期播客中提到的博物馆:瑷珲历史陈列馆(原名“瑷珲历史博物馆”)、萨满文化博物馆、鄂伦春博物馆、拓跋鲜卑历史博物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03 “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或“撮罗昂库”,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撮罗”是“尖”、“昂库”是“窝棚”,这是赫哲人的叫法;“斜仁”是“木杆”,“柱”是“屋子”,这是鄂伦春、鄂温克人的叫法。把两种名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这正是“撮罗子”最主要的特征。04 行程照片分享(拍摄:爱道思)【出行预告】11月13日-11月22日,与施展、许小亮两位学者一起踏上中亚这片土地,将脚步嵌入历史,从塔什干启程,穿越希瓦的遗风、布哈拉的智慧、撒马尔罕的荣光,沿着这些碎片连缀成线的线索,体会中亚在世界历史中的“枢纽”角色。更多内容请搜索查看:《学术考察 | 永恒的撒马尔罕:欧亚文明的枢纽》【相关往期】Vol.240|东北不再“隐身”:当传统行业开始探寻现代化的未来|嘉宾:施展直播回放|施展×孟庆延×何必:东北与“没有历史”的人民Vol.221|旅行嘚吧嘚:沈是沈阳的沈,阳是沈阳的阳|嘉宾:孟庆延Vol.201|旅行嘚吧嘚:黑龙江,哈尔滨与横道河子的反差萌|嘉宾:孟庆延串台·日谈公园|江湖丛谈:东北,没有“社会”只剩“黑”|何必×小伙子Vol.160|从东北小品到武侠小说,聊聊中国历史上的江湖与侠客|江湖丛谈Vol.81|东北文艺复兴,失落、潦草、先一步看透生活【关于我们】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爱道思)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三联中读、虎嗅、B站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公众号:东腔西调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1:12:30
  • Vol.243|列国志:波兰,从欧洲“不死鸟”到中欧“陆桥”|嘉宾:施展
    2025年9月,波兰突然关闭通往中国的中欧班列口岸,在国际物流版图上撕出一个醒目的口子。在这个节点上,我们的老朋友、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施展教授走访参观了波兰的TCL工厂与华沙起义博物馆,带回一些新见闻。从哥白尼到肖邦,从卡廷森林惨案到华沙起义,波兰曾经是贵族共和的东欧强国,却一度因为内部的一票否决制而陷入瘫痪,被俄普奥三次瓜分,从地图上消失了123年。但这个国家总能从废墟中重生:一战后毕苏斯基带领流亡者复国,二战后又在苏联阴影下孕育出团结工会。在华沙起义纪念馆,我们看到波兰人如何用博物馆叙事重构历史记忆——俄乌战争后,他们对德国的指责被悄然抹去,转而将全部愤怒倾泻在俄罗斯身上。今天的波兰工厂里,中国制造的电视机正通过当地工人的组装进入欧洲市场。今天的波兰不仅是中欧班列不可替代的枢纽,更在俄乌战争中展现出超越德国的战略重要性。【本期对谈】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收听指南】01:28 从波兰突然切断中欧铁路大动脉聊起05:28 波兰之行,去看战争的历史被怎样讲述09:27 华沙起义:一场被盟友“围观”的悲剧13:53 俄乌战争后对德苏态度转变,波兰重写华沙起义的叙事21:37 三次瓜分、三次灭国、三次复国25:17 贵族共和制的一票否决权如何让波兰政治陷入瘫痪?31:00 贵族太多,国王太弱:波兰如何意外变成宗教最宽容的国家?36:25 从耶稣会教育到民族认同:天主教如何成为波兰的“世俗宗教”?43:11 波兰人身份认同的两大符号:抽象的波兰国家、抽象的波兰天主教48:10 波兹南事件、毕苏斯基与波兰复国55:24 从人口数量、素质和领土纵深来看,如今的波兰是德国产业的优质溢出对象59:10 IFA展见闻:国内企业在欧洲布置的「隐形桥头堡」1:03:32 三海倡议:争夺欧盟话语权的野望【工具箱】01 【施展世界】波兰系列札记:《国家亡了,就用诗歌把它重建起来 | 施展札记59》《华沙起义的结尾记忆 | 施展札记60》《当民主不再解决问题,威权就回来了 | 施展札记61》02 卡廷森林事件,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卡廷惨案,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苏联入侵波兰时俘虏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03 华沙起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家乡军反抗德国占领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在1944年8月1日开始的。波兰家乡军的目的是想在苏联红军到达华沙前解放德国的占领,以避免战后由波兰爱国者联盟占据主导地位。04 波兹南事件,又名波兹南抗议或波兹南1956年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波兰人民对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大规模抗议事件。该事件反映出波兰人对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的不满情绪。05 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是波兰政治家,曾任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1918年-1922年)。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起,他成为了波兰政治中的主要力量和欧洲政局的重要人物。关于他的评价呈现两极化倾向:一些人称他是波兰民族英雄,被认为是让波兰在123年(是为瓜分波兰时期)后于1918年重返独立的功臣,但也有人指称其为波兰的法西斯独裁者。06 波兰家乡军,又有译为波兰国家军,是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区和受到苏联控制的寇松线以西地区内的主要抵抗运动。1939年波兰沦陷后,逃往法国巴黎的索恩科夫斯基将军首先建立了较为松散的波兰地下的武装抵抗组织同盟组织。1942年2月,在英国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将效忠于他们的波兰游击队组织重新统合为波兰家乡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家乡军最著名的军事行动是1944年的华沙起义。07 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品展(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缩写IFA。是德国最具规模的电子产品博览会之一,源于1924年。作为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视听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之一,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已经拥有101年的历史。2025年9月5日,2025年IFA展在柏林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900家参展商。08 三海倡议(Three Seas Initiative,Trimarium,3SI 或 TSI),又名波罗的海、亚德里亚海、黑海(BABS)倡议,是一个由12个中东欧欧洲联盟成员国组成的论坛,自北向南从波罗的海至亚德里亚海和黑海。三海倡议成员国包括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出行预告】11月13日-11月22日,与施展、许小亮两位学者一起踏上中亚这片土地,将脚步嵌入历史,从塔什干启程,穿越希瓦的遗风、布哈拉的智慧、撒马尔罕的荣光,沿着这些碎片连缀成线的线索,体会中亚在世界历史中的“枢纽”角色。更多内容请查看:《学术考察 | 永恒的撒马尔罕:欧亚文明的枢纽》【关于我们】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爱道思)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三联中读、虎嗅、B站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公众号:东腔西调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  
    1:09:21

Más podcasts de Historia

Acerca de 东腔西调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一档文化类对谈播客。在这里,主播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学者聊聊他们关心的世界和生活,探寻社会文化观念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将不定期放送「思想季」与「冷思考」等特别策划栏目。突破茧房,不赶浪潮,学术也可以接地气。
Sitio web del podcast

Escucha 东腔西调, Curiosidades de la Historia National Geographic y muchos más podcasts de todo el mundo con la aplicación de radio.es

Descarga la app gratuita: radio.es

  • Añadir radios y podcasts a favoritos
  • Transmisión por Wi-Fi y Bluetooth
  • Carplay & Android Auto compatible
  • Muchas otras funciones de la app
Aplicaciones
Redes sociales
v7.23.11 | © 2007-2025 radio.de GmbH
Generated: 11/12/2025 - 3:27:16 AM